人工智能下的视听变革网!

人工智能下的视听变革

游戏迷

人工智能下的视听变革

2025-04-01 11:00:44 来源:网络

  转自:北京商报

  超高清视听与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赋能力量。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超高清视听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2025年北京市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政策发布,同时,论坛还发布了十大超高清视听技术创新项目、十大超高清视听创新应用场景。另外,围绕“人工智能加速内容生产变革”“人工智能赋能文商旅体新场景”主题,来自各行各业的前沿人物进行了主题探讨和分享。

  两个“十大”

  《超高清视频产业年度发展研究(2024年)》显示,2023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约3.66万亿元,而且产业规模还逐渐增加。

  超高清视听仅指画面清晰度的升级?事实上,超高清产业链通过技术升级、消费升级、行业转型和政策支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智绘超清,未来视界”为主题,此次论坛探索超高清技术与更多垂直领域的创新结合点,着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论坛上,2025年北京市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政策发布。据悉,2025年,北京市广电局以“硬核政策+充沛资金”为引擎,以“数字赋能、场景驱动、产业聚合”为核心,重磅推出“123456”行动方案,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促进北京市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论坛上,北京市广电局还发布了十大超高清视听技术创新项目和十大超高清视听创新应用场景,并颁发证书。

  经过技术评测、专业评测、现场评测和综合评审,超高清轻量化云化IP制播系统项目、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超高清内容加工与媒体创作平台项目、AVS38K超高清直播平台项目、基于数字人光场采集技术研究在超高清影视剧中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听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与场景示范项目、基于光场的超高清虚实融合智能制播技术及应用项目、国产化超高清演播室AR包装与虚拟制作系统项目、8K超高清户外大屏端到端播控系统项目、国产化超高清HDR Vivid视听检测技术创新应用项目、北京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超高清扩展现实演播室建设项目等被确定为北京市十大超高清视听技术创新项目。

  北京市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大超高清视听技术创新项目涵盖AR、VR、MR、8K、XR、人工智能、数字人等先进技术手段,贯穿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各个环节,展示了超高清视听技术与先进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

  一批签约启动

  据悉,北京市拥有超高清视听企业1100余家,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磁力,北京正加速吸引全球顶尖技术团队与资本要素,巩固其作为国际超高清视听产业创新标杆城市的战略地位,北京成为全球超高清视听企业发展的创新高地和投资热土。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超高清全链条创新发展”和“超高清视听的融合发展路径”两大议题,论坛搭建了“政产研学用”五位一体的交流平台,汇聚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一批签约仪式在论坛上完成。

  北京银行发布了超高清视听产业金融服务计划,打造专享金融服务方案助推超高清产业发展。2025大学生AI艺术季等重要项目同步启动,北京市超高清视听(计算视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企业联盟成立,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通州区、经开区、丰台区、房山区与超高清视听企业完成落地签约,北京高校发起成立了北京市超高清视听科技创新高校联盟。

  此外,与会嘉宾围绕超高清全链条优化升级,聚焦超高清内容创作、技术创新、应用场景落地等方向,以超高清产业贯通发展为着力点展开交流研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文波表示,要抓住视音频技术升级换代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契机,运用超高清视音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高新技术,构建国际领先、自主可控的全媒体超高清技术体系,打造媒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产业全链条被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视听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内容创作到传播生态,再到应用场景的拓展,视听产业的全链条正在被重塑。

  据了解,为了应对AI对于影视全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华策影视集团在2023年6月成立了AIGC应用研究院,现在已经拥有“有风”和“国色”两个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名单备案的大模型。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尧介绍,“有风”大模型主要是聚焦于影视内容全产业的智能评估和创作协同;而“国色”大模型聚焦于实时翻译和智能剪辑。

  “除了这两个大模型以外,我们也深入探索了‘文生视频’AI应用,即通过静态图片、文字生视频,主要运用在大部头的经典长剧制作和短剧制作。对于影视创作来说,通过AIGC技术和模型结合,其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比较好地实现特殊场景的拍摄。”贾尧补充道。

  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时生成逼真的虚拟场景和交互效果,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体验,推动了视听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而谈及在AI的影响下,2025年超高清视频行业可能发生的变化,开心麻花子公司总经理、开心麻花剧场院线副总经理马悦舒表示,在科技发展下,人工智能可以和各个行业有效联动。

  马悦舒认为:“畅想未来场景,应该是以用户为本、内容为盟、科技为体、虚实结合,同时期待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好地把科技用在内容和IP上。”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两场圆桌对话,聚焦“人工智能加速内容生产变革”与“人工智能赋能文商旅体新场景”两大方向,来自华策影视、索尼影视、京东方、七维科技等企业的代表,与学界专家共同探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路径。

  主办方供图

  中央美院国际学院特聘教授王泊乔:

  超级体验的核心是“人”本身

  “人”应该作为超级体验的核心,超高清技术及其内容应该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

  不管技术如何发展,视听内容和科技创新应该是对等的,不能只谈技术,不谈内容的深度和模式。科技工具从古到今是一直在变化和进化的,但人类的创造力、情感、美学,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明是不变的。今天我们更多地要将“人”作为超级体验的核心,利用AI、超高清技术让每个观众都能有超级体验。

  北京乐道互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飞:

  AI需要在社会文旅方面做好保护性工作

  AI的出现能够帮助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去创造内容,同时,AI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效果。

  在文旅方面,其IP的呈现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AI就突破了这一限制,可以让历史故事、场景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这对于每个人生活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一个商业应用,未来AI需要在社会文旅和数据安全方面做好保护性工作。

  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荆林峰:

  要拥抱AI创作越来越多的趋势

  AI已经成为一种内容生产的工具,而目前在AI的使用过程中,人工还对其有很多的干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干预可能会越来越少,AI的创作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趋势。

  但AI生产与创作会到何等程度,还需要观察。总体来说,AI与我们的工作会结合得越来越好,这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也需要去拥抱这一趋势。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刘曼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何松琳